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比高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测量》,详细内容为“比高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理解高矮概念,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出物体的高矮,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高矮不同的玩具、图片、尺子。学具:每组一把尺子,若干高矮不同的玩具。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通过比较身高找出自己的朋友。引导幼儿关注高矮,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2.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高矮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3.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自由组合,比较高矮不同的玩具。(2)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比较方法。4.小组讨论(5分钟)(1)我们刚才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高矮?(2)比较物体高矮时,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哪些物体的高矮?六、板书设计1.比高矮2.内容:(1)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直接观察、使用尺子(2)生活中可以比较高矮的物体:桌子、椅子、人、建筑物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家庭高矮调查表”,记录家庭成员的身高,并排出高矮顺序。(2)在家庭中寻找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2.答案:(1)家庭高矮调查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排出高矮顺序。(2)三个物体的长度:如实记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比较高矮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拓展延伸:(1)开展“小小测量员”活动,让幼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各种物品的长度。(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比较高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5.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拓展性6.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比高矮”的教学中,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而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1.在实践情景引入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高矮的差异,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2.在例题讲解中,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幼儿理解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如直接观察、使用尺子等。3.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比较高矮的经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1.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找朋友”,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关注到高矮差异。2.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幼儿的反应,适时引导幼儿关注高矮这一主题。三、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例题讲解要求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教师应当: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直观展示高矮差异。2.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当:1.提前设计好讨论问题,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2.在讨论过程中,关注每组幼儿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五、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拓展性作业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拓展性,使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当:1.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题目,如家庭高矮调查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在作业中设置拓展环节,如测量家庭中的物体长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六、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1.认真分析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