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偷过的懒迟早会被打脸 现在各大高校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学习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可是这样对你真的好吗?今日我整理了一篇文章我们都一起看看吧。 元旦刚过去不久,不少人都默默许下了新年愿望。 “新一年要瘦 10 斤。” “一定要拿到 N1 的证书。” “银行卡里的余额要翻倍!” …… 可大多数人,也都是年初发朋友圈立flag,到了年终才发觉一个都没实现,只能感慨日月如梭。 《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 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 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 实在拖不了就牵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问:“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 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工作,不必仔细,能应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进取,不被炒鱿鱼就行;至于工资,只要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涨的。” 这样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旧会艳羡别人升职加薪,却拿着 3 千的工资,做着月薪 5 万的梦。 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 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 一杯咖啡慢悠悠度过一整天,不再学习知识,看着别人加班工作,还要嘲笑一声“傻子”,将安于现状视为“知足常乐”。 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 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 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 今年 7 月,武汉一位 81 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 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哪天离开了,儿子的生活就没着落了。 老人说,他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买药和日常开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为小儿子的状况,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 而面对老人的担心,儿子却表现得很反感,甚至指责老人“多管闲事”。 儿子待业在家,不肯工作,父亲伤透了脑筋。/ 视觉中国 本该自立的年纪,不仅没有能力给家人幸福,还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 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却不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