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第十九节 补 虚 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 、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麦冬、龟甲、鹿茸、杜仲、菟丝子的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2 、熟悉党参、白术、阿胶、何首乌、北沙参、枸杞子、女贞子、鳖甲、淫羊藿、巴戟天、紫河车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3 、了解本节药的配伍应用;了解西洋参、甘草、白芍、南沙参、黄精、冬虫夏草、补骨脂、续断、益智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概念: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能、强化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味归经:多属甘味;药性温热,或寒凉;作用于各经。《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功效:补益物质——补阴、补血; 增强机能——补气、补阳。概述概述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按:现代研究本类药的作用机理如下: ⑴ 增强或调解免疫功能;⑵影响物质代谢——促进核酸及蛋白代谢,调节糖代谢;⑶兴奋三大轴——下丘脑、垂体分别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⑷影响心血管机能;⑸促进或改善造血功能;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⑺健脑益智;⑻清除自由基。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应用:虚证 物质匮乏:血虚、阴虚。 功能减退:气虚、阳虚。•配伍: ⑴ 不同类型补虚药之间的配伍:补气药与补血药同用——血虚证;补阳药与补阴药配伍——阳虚证;补阳药与补气药配伍——阳虚或气虚证;补阴药与补血药配伍——阴虚或血虚证。 ⑵ 与祛邪的配伍:用于正虚邪实证,如气虚或阴虚、血虚、阳虚外感;热病气阴耗伤;气血亏虚的便秘;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患者等。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使用注意: ⑴顾护脾胃。 ⑵ 果非真虚,不可妄投。 ⑶ 久服宜采用丸、散、膏剂。 ⑷ 入汤剂宜适当久煎。•分类: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性味归经:甘温;主归脾、肺,部分兼归心、肾。主要补脾气、肺气,少数可补心气、肾气。适应证:1. 脾气虚: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泻、脱肛。或气不生血而导致血虚,或气不统血而出血。2. 肺气虚:少气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一、补气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补虚药 其他:⑴ 心气虚:心悸气短、胸闷胸痛、脉虚无力或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