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多识少写的尝试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概括来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其实质无非是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写作习惯。反思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有不少语文老师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为追求“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自己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才精彩──课件要怎么做,可以穿插哪些表演,何处进行小组合作,如何多元解读,等等。此种语文教学,结果只会让人觉得浅薄急躁,华而不实,千头万绪,云苫雾罩;教者辛辛苦苦,学者昏昏欲睡。“大道至简”,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首先要明确目标,语文为一大事而来,其实只有两个字——阅读。离开阅读,语文课便会偏离航道,上成“四不像”。一切以阅读为宗旨,目标简单明了,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基于此,学校把低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为:海量阅读,大量识字,扫除阅读障碍。教学内容:多种教材做读本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共有 12 本书,四五百篇文章。6 年时间认识3000 字左右,阅读总量不到 30 万字,平均每个学期才 2 万多字。单靠语文教材这点阅读量,学生的语文能力从何而来呢?效仿韩兴娥老师的教学实验,我们大刀阔斧地简化了语文教学过程,缩短了教学课时,减少了课后作业。有的只读读背背,有的以一篇带动多篇,有的讨论一两个问题,有的干脆跳过。省出来的时间用来读课外教材。为此,我们精挑细选了内容活泼生动并富有童真童趣的绘本、童话、韵文、诗歌等,学校图书室购进了韩兴娥的《好妈妈儿歌 400 首》、薛瑞萍的《日有所诵》、朱永新的《晨颂 10分钟》、金子美玲和金波的《儿童诗》等一批文质兼美且适合儿童朗读的书籍,作为校本循环教材以弥补课内阅读缺乏的缺憾。同时,还鼓舞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每天早读安排 10 分钟由老师或者班里的“识字小明星”带读,很多学生能在短短 10 分钟的时间里背诵或者熟读一首小诗。课堂上,老师的条分缕析少了,学生的琅琅书声多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认识的字越来越多,阅读理解能力真正得到培育。假如没有阅读的量,就不会有质的飞跃。简简单单才是真热喧闹闹的语文课未必就是一堂好课。正如韩兴娥老师所言的“我上课很简单,没有任何技巧,就是读”。好一个“读”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语文课假如没有了读,就如同池塘里没有鱼一样,顿时失去了生机。过好根本笔画关至于写字,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