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获奖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获奖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二、学习领悟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二、初步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整体感知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 1898 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进展者的代名词。作者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 教学步骤 1、导人新课 老师出示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舍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镇上不点什么动静就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快速理清课文结构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进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根据情节的进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1—5 段) 第二部分: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6—37 段) 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38—40 段) 3、与我国小说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人公作—个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