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建筑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古印度的建筑风格公元前 3000 年的时候,印度就出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这两座雄伟的大都市。特别是摩亨佐达罗城,从现存遗址来看,显然曾经经过严格的规划:全城分成上城和下城两个局部,上城住祭司、贵族,下城住平民;城市的街道很宽阔,拥有很完整的下水道;城里有各种建筑,包括宫殿、公共浴场、祭祀厅、住宅、粮仓等等,功很明确。在那么早的时间就拥有如此成熟的城市,实在令人惊叹。印度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发源地,又曾经受到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因此宗教建筑在古代印度始终是主流。古印度的佛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种类主要有窣(音苏)堵波、石窟和塔。公元前 3 世纪的时候,孔雀王朝根本统一了印度全境。孔雀王朝的国力很强大,君主崇信佛教,特别是著名的阿育王,对于修建佛教建筑到达了狂热的程度,其在位期间在印度宽阔的疆域里修建大量的窣堵波、石窟和塔。窣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倒扣着的饭钵,所以这种造型也叫覆钵。窣堵波主要用来掩埋佛祖释迦摩尼或其他圣徒的舍利。据说其外形有象征天穹的寓意,显得非常庄严肃穆。桑吉窣堵波是印度最大的一座窣堵波。相传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共建有 8.4 万座佛塔,其中 8 座建在桑吉,现存 3 座,最著名的是桑吉佛塔一号遗址(又称桑吉大塔),具有浓厚的佛教传统气息。建于公元前 250 年,后来又经过屡次扩建。其庞大的半圆体用砖砌筑,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砂石,直径 32 米,高 12.8 米,坐落在4.3 米高的台基上。圆顶上建了一个方形的亭子,最上部是一根竿子,顶着三个华盖伞似的圆盘,这圆盘被称为相轮,象征着极乐世界。窣堵波的周围有一圈石头栏杆,还建了四座 10 米高的石门,每座门上有三道横梁,模仿木结构的式样,梁上和柱子上都布满了关于佛祖故事和动植物的雕刻。古印度的石窟建筑石窟一般在门口做一个火焰形的门洞,主要空间藏在山岩里,光线很灰暗。印度一共有 1200 多个石窟,最大的一座卡尔利石窟属于支提窟,高 13.7 米,深达 37.8 米,里面有很整齐的两排八边形柱子和拱形的屋顶,显得非常宽敞。洞穴入口处有一道石头门廊,门廊的上方开有马蹄形的窗口用来通风。在它的尽端,设置了一个小窣堵波作为膜拜的对象。印度另一处著名的石窟是西部地区的阿旃(音沾)陀石窟群。这批石窟一共有 30 个,开凿在悬崖上,其中有 5 个是宗教仪式使用的支提窟,其余都是僧房。其中的僧房有模仿木结构建筑的痕迹,三面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