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讨论与探讨[摘要]管理学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保证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其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明确课程定位和转变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倡采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放第二课堂,加强实践的教学,实施综合性的课程考核体系,保证管理学教学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关键词]管理学教材建设案例教学课程评价对于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单位的实际工作经历,普遍缺乏管理的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而管理学原理课程较多的是理论的阐述,假如一味采纳以概念原理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会造成直观性不足,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管理理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结果。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育在传统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安排是课堂理论教学,老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事业管理的实践经历,他(她)所教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际容易脱节,对管理原理的解释缺乏针对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释不到位,结果常常是纸上谈兵。(二)教材建设落后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一方面是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和进展,一方面却因为不少高校把管理学等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识陈旧、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三)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落后原理课的教学最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或即使有也因为互动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虽然在有的教学过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为方法不佳,学生参加度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虽然平常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大,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又少(36 学时或 54 学时的),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绩中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努力度、制造度、收获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四)合适的教学案例较少案例在原理讲述中的作用,相似于高等数学课的公式应用:数学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必须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要让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理解透彻,也得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但国内教材中多为理论阐述,配套的教学案例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