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小学剪纸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究摘要: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剪纸艺术更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们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传承和保护成语与剪纸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因为他们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提升剪纸艺术的操作技能,感悟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关键词:成语;剪纸;教学成语与剪纸,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在成语延伸中开展剪纸活动,利用剪纸活动促进和提升小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利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多动手、多动脑的机会,激发小学生制造的潜能。一、选择适宜成语进行剪纸教学活动将成语与剪纸教学活动整合,首先要选择适合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成语。一般来说,成语中带有美好寓意的或可以利用相关事物的名称及其谐音进行联想的较适合拓展成剪纸活动。如《连年有余》,它可以将连字谐音联想到莲花,余字谐音联想到鱼,将这两种事物作为主体物进行巧妙组合创作。又如《万象更新》,象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用大象来表现,更新可以剪一个春字代替,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大地复苏,是一切新的开始。像这样可以利用成语表现的剪纸艺术还有很多,例如《马上封侯》《吉祥如意》《花开富贵》《万古长青》等等。这些成语中的事物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并且很容易用来起稿造型。相对《一蹴而就》《栩栩如生》《莫名其妙》等成语来说,剪纸内容没有那么空洞,或者说那么难以想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效率和兴趣。学生们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成语的意思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创作。以《莲开并蒂》为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指的是莲花通常只由一朵莲花打开,两朵莲花并蒂而生是非常宝贵和稀有的,这象征着好事成双或爱的关系。了解此成語的意思后可先选择红色、粉色等暖色的纸张作为创作的基调。再根据花的外形选择对称对折的方式来表现。接下来就是根据并蒂莲这个主体物来简化概括外形,起稿完成后利用剪纸特有纹样进行美化夸张。如以中心聚拢的毛毛纹装饰莲的花瓣,用月牙纹,具齿纹,圆点突出莲蓬,以及用三角形表现荷梗密生倒刺的特点。最后利用剪纸的诀窍进行剪和粘。老师根据这样一步步的精细讲解和示范,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小学生在成语剪纸的实践中还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如主体物怎么组合得有新意,纸张折叠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