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德育工作策略讨论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德育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进展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班级管理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班级管理不再成为新课程推动的绊脚石,我们必须落实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而中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核心之一就是学生的德育工作。一、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中学生德育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厌学”现象的出现及其处理策略笔者认为厌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期望的落差造成的;(2)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一味强调成绩,使他们认为自己学不好,为求心理平衡,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厌恶或躲避学习;(3)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思想影响造成的。针对以上形成原因,在正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思路及政策的前提下,本人讨论出以下几点对策:(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培育学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个体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可能要求所有孩子都能同时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引导孩子能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要太过于在乎目前的学习成绩,要让他知道,犹如赛跑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跑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是只要坚持,最终都能跑到终点。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在一个较长期的时间内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不再让“厌学”现象出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2)要正确处理学习和成绩的关系,每位家长都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衡量学生是否学习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在目前的选拔体制下,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要明白一次考试的成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譬如:学习仔细程度、题型的难易程度、身体状况、心理因素、突发事件等等。因此我们要能正视学习成绩,不要因为就此而丧失学生的学习信心。(3)当前社会人际交往频繁,言论自由,观点参差不齐。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思想会不断侵入学生的大脑,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进而产生弃学的念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从正面引导,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案例的榜样,让他们能从心底里抵触这些消极思想的存在。2.青春期“早恋”现象的出现及其应对策略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