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观测不可小觑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特别是日全食。对某一个地区而言,要看到一次日全食的奇异壮观景象很不容易,平均要二三百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自古以来,日食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许多国家早就对日食进行长期的观测,中国还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系统的日食记录。但是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在中世纪以前还谈不上对日食进行科学的讨论。直到 16 世纪中叶,由于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进展,人们对日食的观测讨论才得到不断进展和提高。日食可以为讨论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机会。太阳和地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太阳上产生强烈的活动时,它所发出的远紫外线、x 射线、微粒辐射等都会增强,能使地球的磁场、电离层发生扰动。并产生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极光扰动、短波通讯中断等。在日全食时,由于月亮逐渐遮掩日面上的各种辐射源,从而引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因此在日全食时进行各种有关的地球物理效应的观测和讨论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已经成为日全食观察讨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观测和讨论日全食,还有助于讨论有关天文、物理等方面的许多课题,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可以寻找近日星和水星轨道以内的行星,可以测定星光从太阳附近通过时的弯曲,从而检验广义相对论,可以讨论引力的性质等等。此外,日食对讨论日食发生时的气象变化、生物反应等都有一定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世界各国对日食的观测项目也不断增多,观测的手段也从地面观测进展到高空甚至地球大气外观测,并使用飞机、气球、火箭、人造卫星等手段。有的国家甚至利用最新科学成就模拟日全食进行观测,例如 1975 年 7月 15 日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联盟”号宇宙飞船对接.之后“阿波罗”号飞船模拟月球,挡住太阳的光芒,由“联盟”号上的宇航员进行“日全食”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