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的非民间运动或相反这样一笔独特的历史遗产,今日仍有重读的必要。一在文化繁华的中国,语言也是多样化的,例如,诗经里的许多野菜,翻翻名物类的书就知道每一种都有许许多多种叫法。因此,连环画有“小书”“牙牙书”“公仔书”之类的“外号”也就毫不奇怪。当然,这诸多名号其实也有一个核心,就是像“牙牙”“公仔”之类大概就是称呼小孩子的不同发音,所以,“小人书”应该算是连环画的口语叫法,根据国人取名的习惯,就是“乳名”或“小名”之意。不过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也是日常生活与知识生活之间的差异:连环画重在“连环”,顾名思义,凡是具有内容连续承接性的图绘就可以纳入归类。所以美术史家,或者说连环画史家们将中国的可证历史上溯至汉代,因为现存最早的连环图画是长沙马王堆棺椁上表达辟邪趋吉意愿的《土伯食蛇》和《羊骑鹤》图。[1]当然,从这一视角出发,人类的连环画史自会更加久远。岩画、壁画、钟鼎铜器、画像石刻上面,大都渔猎耕战宴飨杂技之类内容,只要有两幅连续,即可称作连环了。所以鲁迅就称“埃及石壁所雕名王的功绩,‘死书’所画冥中的情形,已就是连环图画”。[2]而考古可以算得上一种没有最早、只有更早的发现活动,不是说金字塔可能是外星人的遗作吗?近年还有人说我们的大洋下面可能居住着另一种“人类”,而且文明比地球陆地上的人类不知高级多少倍去。所以,讨论连环画起源于何时,是考古学家们的工作,这里要讨论的连环画只是狭义地界定为小人书或类小人书的那种。而既然称为书,自当是有了很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画报和小人书。假如这样来界定连环画,则那些岩画、碑刻、佛本生故事之类,大概可以称作连环画,但与我们所说的小人书显然是迥乎远哉了。本文连环画所指,只能出现在奠基于现代印刷工业的大众文化市场上,或者说,它首先是一种文化工业品。由文化工业催生的早期产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大概莫过于小说和连环画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连环画已经拥有相当的市场。1925 年世界书局宣告“连环图画是世界书局所首创” ,一气推出取材于《三国志》《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的六种画册。根据统计,到 1950 年,作为产业重镇的上海出版了约三万种,发行三千多万册。[3]鉴于其作为现代文化工业的新产儿,说是一种爆炸式的生长是恰如其分的。其发达程度甚至引起了鲁迅、瞿秋白、茅盾等文化名人的重视。1949 年新政权建立以后,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革命的首要对象,自然受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