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野驴奔腾在准噶尔盆地打开文本图片集蒙古野驴分布在亚洲荒漠及荒漠草原,是亚洲中西部荒漠景观环境中的代表性物种。在茫茫戈壁滩寻找蒙古野驴是一件艰难的工作。我们在丘陵间绕了许久都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就在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它们出现在前方的山坳。蒙古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可能是出于“好奇心”,它们常常追随我们的汽车,前后张望,胆大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这给了我们抵近观察它们的机会。长时间的觅食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受北温带气候和北冰洋冷空气的影响,干旱少雨,属于典型的荒漠戈壁,长有稀疏的植被,然而这里却是蒙古野驴的“天堂”。我曾在准噶尔盆地沙漠与戈壁交界处的吉拉沟附近看到 8 匹蒙古野驴。奇怪的是,望远镜中这些野驴身上都有些损伤的痕迹,原来这是它们争斗的结果。马科动物擅长争斗,蒙古野驴雄性个体无论成幼,皮肤上几乎都有损伤的痕迹,可见争斗普遍存在。它们集群生活,一个小群体内有一匹成年雄性作为头驴。族群内部的打斗多发生在头驴与雄性亚成体之间。这是由于蒙古野驴的族群中只能有一头成年雄性,族群中的雄性亚成体在性成熟前要被赶出群体。这时雄性亚成体有强烈的恋群行为,因为家族群中有它的母亲,这是它生长发育的摇篮。头驴很可能是亚成体的父亲,即便如此,它也丝毫不留情面。亚成体被头驴逐出后,会继续在族群周边活动。我们几次寻找蒙古野驴,都是在水源附近 30 公里范围内发现的,戈壁上水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有水的地方便有生命。我们看到驴群的时候,它们基本都在觅食。7 时至 10 时和 16 时至 18 时是两个明显的取食高峰。它们长时间觅食,主要是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干旱半荒漠草原,植物生长期短,植被覆盖度低,取食难度大,耗时多。在冬季,蒙古野驴取食的大部分植物数量和质量都降到最低点,而大风和积雪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冬春季,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远多于夏秋季,几乎一整天都在觅食或走在觅食的路上。生活在这荒凉的土地上,蒙古野驴被迫取食一些适口性很差的食物,如芸香科、大戟科、蒺藜科和蔷薇科植物。而这些食物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比其他草原上的植物都低很多。依靠它们,蒙古野驴仅能解决温饱,它们用力采食植物的地上部分,有时也用蹄子刨食植物的根。从卡拉麦里保护区野驴的食性分析,野驴一般取食栖息地内丰富度较高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需要满足能量和营养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