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VIP免费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_第1页
1/27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_第2页
2/27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_第3页
3/27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contents目录•节气概述与特点•传统文化与习俗•节气与幼儿成长•幼儿园小寒节气活动设计•家园共育策略与建议•总结与展望01节气概述与特点0102小寒节气的定义小寒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意味着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月5日前后。小寒节气期间,气温会明显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天气变得异常寒冷。气温骤降寒风刺骨降雪增多此时,寒风凛冽,风力加大,人们会感受到刺骨的寒冷。随着气温的下降,降雪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会出现大雪天气。030201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许多动物在小寒节气前后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动物冬眠大部分植物在此时已经落叶凋零,进入休眠期,等待春天的到来。植物凋零随着气温的下降,河流、湖泊等水域开始结冰,人们可以在冰面上进行滑冰等冬季活动。水面结冰小寒节气的物候特征02传统文化与习俗小寒节气的历史渊源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通常在每年公历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在古代农耕社会,小寒节气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会根据小寒的气候特点来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在小寒节气,南方地区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寓意着驱寒保暖、祈求来年丰收。吃糯米饭小寒节气是腊月的开始,古代人们会在此时举行腊祭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腊祭北方地区在小寒节气时河面已结冰,人们会进行滑冰、抽冰尜等冰上活动,增添冬日乐趣。冰戏传统习俗与活动“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元稹《小寒十二月节》“冷落晨曦微破,小寒初渡梅花岭。”——陆游《小寒》“霜雁近,龙钟头共老,渺西陵路。”——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李清照《小寒食舟中作》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寒节气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通过欣赏相关诗词歌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0102030405相关诗词歌赋欣赏03节气与幼儿成长身体影响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幼儿出现手脚冰冷、易感冒等问题。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幼儿容易因为不适应而生病。气候特点小寒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天气更加寒冷,可能会有降雪。这种寒冷的气候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心理影响寒冷的天气可能会让幼儿减少户外活动,导致运动量不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如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小寒节气对幼儿的影响123在小寒节气中,应注重幼儿饮食的温补,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糯米等,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饮食调养家长和教师应确保幼儿穿着足够的衣物,特别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同时,保持室内温暖和通风。保暖措施尽管天气寒冷,但仍应鼓励幼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适当锻炼节气养生与幼儿健康节气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自然观察利用小寒节气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树木落叶、动物冬眠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讲解小寒节气的历史、习俗和相关的诗词歌赋,让幼儿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创意鼓励幼儿以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小寒节气的景象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与一些与小寒节气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参与社区环保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04幼儿园小寒节气活动设计了解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传统习俗。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抗寒能力。01020304活动目标介绍小寒节气的由来和气候特点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小寒节气的含义和气候特点,引导幼儿了解小寒节气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通过讲解、示范或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如吃糯米饭、喝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等,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组织幼儿观察并记录小寒节气前后的天气变化,如温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园大班小寒节气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