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开国大典:16 岁少年给毛主席当音响师10 月 1 日早晨,新华广播电台发出预告,决定全部转播当天下午 3 点钟举行的开国大典实况。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覆盖全中国的转播,这也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第一次实况转播。 要把开国大典现场的真实音响通过无线电波送到全国各地,首先应该给这次转播起个名字,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廖承志委托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梅益和温济泽考虑一下,他们俩商量后决定把这次大规模的转播叫“实况转播”。为此,梅益和温济泽为汉语又创造了一个词。这个业务名词是为开国大典创造的,它形象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个新节目的含义,至今沿用下来。 扩音用上 美式“九头鸟” 1949 年 9 月,天安门城楼的金水桥两边,用木板搭起了两座观礼台,阅兵指挥部就设在东观礼台上,阅兵指挥的通信枢纽也设在东观礼台上。用美式报话机( V-101、SCR-284)开设了与受阅部队的无线电网,军委总台派老报务员雷洪、袁玉体、谢跃恒等到现场值班,派刚从西北野战军指挥部调回的李力到现场组织协调。 军委方面还派技术专家傅英豪负责安装天安门城楼上的扩音设备。在主席台中央安设了灵敏度较高的大理石炭质话筒,城楼两侧安装了美式“九头鸟”扩音机喇叭,并安装了升国旗的遥控电钮。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毛泽东主席以庄重响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共和国开基立业辉煌庆典的喜讯,就这样通过强大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世界。 16 岁少年 给毛主席当音响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担当传播毛主席声音重任的,是一名 16 岁少年。 他的出色发挥,保障了毛主席的声音以最佳的效果传向世界。他就是来自许昌的郑万敬。 1949 年下半年,全国解放大局已定,正酝酿筹建新中国,当时,中国广播事业局来许昌选拔广播人才。郑万敬和几十名同龄人都被保送到北京广播学校了。 当时广播学校抽调的 10 名学生,大都被安排在天安门外围值班,而郑万敬因为政治过硬,被安排到天安门城楼广播机房工作,直接负责中央领导讲话的声音调控和播出工作。 负责广播的总工程师对他说,你就坐在值机台上,把毛主席的声音传出去,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提前一天话筒都摆放好了,一共放了 4 个话筒。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 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