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3.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框架。4.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4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识记·探究层级]1.提出的必要性(1)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提出的意义打破了我国过去由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上图材料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为什么会给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提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即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理解·应用层级]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其对立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就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2)计划经济是指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来实现,这种经济就叫计划经济。它不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3)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计划与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❶1982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具体阐述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内涵。以下对这一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表明计划与市场是对立的,有时以计划经济为主、有时以市场调节为辅B.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C.计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