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基础·初探]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全面小康: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预习·提升]1.判断(1)到 20 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4)到 2020 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想一想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提示】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在 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 P85 探究问题【提示】 (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略。2.教材 P86 探究问题【提示】 (1)约 10%。(2)略。学生分组探究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第 1 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 1981 年至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至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 2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