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为何爱人才却用庸才? 一、案例: 齐桓公曾问郭国的百姓,郭国是为何灭亡的。百姓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善良的人而讨厌邪恶的人。桓公说,那你们的国君应该是贤明的君主了,为什么还会灭亡呢?百姓又补充到,我们的国君喜欢善良的人但不能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而不能远离他们,哪里会不亡国呢? 今天的企业老板又如何?哪一个老板不是信誓旦旦重视人才呢,而那个企业真正做到重用人才呢?哪一个老板不是信誓旦旦企业决不用无用的小人吗?试看老板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人才呢?这与郭国的国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何等相似!其中的原由是什么呢?企业老板傻吗?非也。企业老板多是精明人。之所以会这样,大抵是如下的原因: 1)老板虚荣,真正的人才很少满足老板的虚荣,对老板有着过高的期望,总期望老板如何如何再提高提高,老板如果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真正的人才所讲又不错,老板只有对人才敬而远之。 2)企业的真正人才往往在某方面才能过人,老板在这方面明显不如他,而自己是老板,又放不下面子,在与这些人才争论时,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干脆让一些才能差些人去做事,这些人往往对自己相当听话。 3)企业的真正有人才自尊心很强,具有较强的个性,不会在老板面前低三下四,无法满足老板作为老板的情感需求。而老板的这种需求在一帮非人才那里很容易得到满足。当老板对别人的阿谀奉承具有依赖时,别人对老板也就有了领导权力,因此,企业老板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进入自己为自己设计的陷阱,不能自拨。 二、分析与讨论 1: 真正成大事者,真正的老板,要有宽阔的胸怀,要用敢于直言进柬的人才,其实古已有之,比如唐太宗封孙伏伽任谏议大夫。无论是管理者自己有心理障碍,不敢用比自己能干的人,或者在管理上有瓶颈,不会用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明确了,就会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所期望的效率和收益,就会知道管理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管理者就可以省心、省力,又放心、得意了。 反过来说,很多时候,事情都遵循 28 法则,也就是说,20%的人能够带来 80%的效益,而剩下的 80%的人只能带来 20%的效益,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把他们忽略掉呢?显然,事情不是绝对的。研发人员、销售人员通过研发、销售产品来赚钱,可财务人员、广告人员、内勤人员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参加红军的不是个个都读过书,可还是打了漂亮仗,起关键作用的也许只是几个人,但更多的工作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