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 一. 教学内容分析1. 内容与地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 1”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条目 4:“……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应用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典型性表现为,其一,此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到顿第二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熟悉,可亲身感受,而且充满惊奇和妙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联系,对于开发空间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想具有重要作用。2. 教学目标(1)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此现象。(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体验超重和失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了解超重和失重环境的奇妙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3. 重点难点认识超重、失重概念,理解超重、失重的原因。二. 案例设计(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示:翻滚过山车录相片断。问题:从录相片段中,你们观察了什么?学生:惊险、刺激、恐惧、不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反应?学生 1:因为速度太快,因为处于高空中,因为高速气流对人强烈冲击作用,因为高速带来的视觉上强烈刺激作用……学生 2:可能不单单是高速、高空带来刺激和不安,因为高空中高速飞行飞机中的乘客却没有表现出如此不安与恐惧。……老师:其实,过山车游客出现上述强烈心理和生理反应,除了同学们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我们这一节所学的两个物理现象有关,即超重和失重现象。(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点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内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设计理念。)(对于实验条件不许可学校,教师也可改用如图 6—?的实验引入新课。演示时,将装置升到天花板,当摆球摆到最高位置时,将绳子松开,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请同学们观察现象,摆仍然保持在偏斜的位置,并不来回摆动。为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揭示的秘密——失重现象)为了揭开这个问题的本质,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