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备课资料 11.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出没估计时间.他们观察到阳光下树影、房影的移动,进而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创造了最初的“表”,时间不停地前进着,“表”的影子从早到晚不停地移动着,由此人们可以了解时间.土圭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在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由于土圭的构造简单,不易掌握,所以逐渐发展为圭表.古代圭表用来判断方向,测定季节,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日晷又称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与圭表的区别是:圭表是根据日影的长短判别方向,测定季节、全年日数和冬至、夏至,推算历法等;日晷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使用较为普遍的计时仪器.古人创造的“圭表”、“日晷”等仪器只能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工作,那么夜间、阴天又怎么办呢?人们又发明了漏壶,漏壶又叫“滴漏”“刻漏”,传说黄帝时即已出现.根据等时性原理,漏壶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最早的漏壶是在壶中插入一标杆,称为箭.箭下用一只舟承托,浮在水面上.水流出壶时,箭下沉,指示时刻,称“泄水型漏壶”或“沉箭漏”;另一种为水流入壶中,箭上升,指示时刻,称“受水型漏壶”或“浮箭漏”.泄水壶多为一只贮水壶,即单壶.西汉末,已发展到叠加漏水壶,用上面流出的水来补充下面壶的水以提高流水稳定度.东汉张衡的漏水转浑天仪里已经使用二级漏壶.晋代时又出现三级漏壶.到唐初,已经设计出四只一套漏壶.当水温和水质直接影响了水钟的使用和准确性时,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13 世纪詹希元制五轮沙漏,是一种更高级的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五轮沙漏”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香篆钟是一种比滴漏更为准确的计时方法,于 12 世纪中叶在我国流行.唐宫计时用的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盘子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计时焚薰,称为“五孕祥云”.这样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