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要重过程,关注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1 设疑,激发兴趣为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起思索。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 10 牛的铁块和重 10 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 参与实验,激发兴趣: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激发他们探究原因的兴趣。其次是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都搬进第二课堂里指导学生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3 巧用玩具,激发兴趣:许多玩具中都包含着有趣的物理知识。精心挑选玩具,利用玩具带来的新奇有趣的现象,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教学中,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方向,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分析汽车启动时,轮胎和地面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时,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印象不深。一辆遥控玩具车,驶上了讲台,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很轻松的使一个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利用弹性小球、溜溜球进用心 爱心 专心行分析,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玩具飞盘、小蜻蜓等。二、创设宽松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