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 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践成就,及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巨大成果。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通过对人造卫星原理、宇宙速度等宇宙航行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人类进行宇宙航行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对象分析】从知识层面来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具备解决宇宙航行问题的知识基础。另外,通过本章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在天文学上的理论应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尚不清楚,对人类航天事业也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来看,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处在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容易接受表象的知识,但对知识体系的条理性掌握、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引导和指点。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及意义,并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了解人造卫星的原理及运行规律,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以及对卫星运动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推导、归纳及合理表达能力,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3.认识到天体运动的实质,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和归类,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巨大成就,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