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 19 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在上节课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的基础上,讲述了南方地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好了铺垫。教材内容始终围绕着民族融合与社会进展这一历史线索,在经历了长达 300 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梳理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进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前秦与淝水之战以及南朝的简单概念。使学生对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的进展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并且探究江南地区能够开发的原因。 对于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进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安定和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是经济进展的重要前提;认识到经济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中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开发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也是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进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以上情况,我将江南地区的开发设为本节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兴趣广泛,具有一定的猎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