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案例 片断一: 师:打开书 91 页,默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默读,有几个学生小声朗读,师强调: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 1:我感受到了兵马俑的坑有多大。 生 2:我感受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亮。 生 3:我感受到了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 师:看来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兵马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兵马俑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好,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用笔画下来。 生: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亮。 师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亮。 简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中语段的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本课的课文导读中也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概,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我们在观察学生时看到,部分学生还不会默读,一说读书就是朗读,因此默读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育。学生在浏览上表现的比较好,能够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片段二: 师:篮球场见过吗? 生(齐答):见过! 师:学校就有篮球场,是吧?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脑海里出现出学校篮球场的样子,然后将这个篮球场慢慢扩大、过大扩大到 50 个篮球场那么大,再想象上面站立着 8000 个兵马俑。 (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看到了没有?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1:这个俑坑真是大,连 8000 个兵马俑也放得下。 生 2:我的感受是课文用篮球场来作比较,而且有 50 个那么大,让我们感到兵马俑真大 师:我们学校操场做操的时候能站多少学生? 生:1000 多。 师:那站 8000 多个兵马俑是我们操场的多大? 生:有我们操场的 8 个大。 生感叹:兵马俑真是大啊! 简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看到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知的场景来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把文本幻化成景象在脑海中出现,是培育学生再现文本的技巧。这也是一种阅读技巧的培育。 片段三: 师:我们虽然不可能上战场,但是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当年秦军的强大阵势。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听好啊,当我喊到:将军们!请你们用你们最洪亮的声音喊:在!敢不敢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