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_第1页
1/11
《蒹葭》教学设计-_第2页
2/11
《蒹葭》教学设计-_第3页
3/11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体味本诗优美的意境。 3、 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品味赏析诗歌美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课前准备 1、 了解有关《诗经》知识。 2、 学生朗读并疏通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导入《诗经》,复习前课有关《诗经》知识。 2、导入《蒹葭》:吟诵三千年华夏优美文字,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璀璨。 二、内容解读 体味意境 (一)静心倾听学生配乐朗读。 (古筝曲很适合本诗的意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身边同学的朗读更容易激发学生投入的愿望) (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把握,各抒己见) 填空:这是一首 的诗(朦胧凄美) (二)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沟通,幻灯片一一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写景句;◆追寻伊人的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深化解读文本) 1、写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给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岖、曲折、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2)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确: 凄清、迷离 (3)请你运用散文笔法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2、追寻伊人的过程。 在这苍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现了,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1)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一个 “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坚定 —— 方、湄、涘,地点空间的变化,说明他追寻得坚定而执著 (2)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坚定、执著 (3)“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央、坻、沚的变化 ——说明追寻而不得时、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怅、凄凉、孤独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寻的伊人到底是谁呢?(对于课本思考与练习一的讨论) ——主旨的多义性、模糊性,使诗歌更具一种朦胧美。 总结:无论是从诗的写景、具体事情的铺叙、主旨的不确定性,都使本诗给我们留下了朦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化了,再一次朗读本诗,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化的理解来。 朗读的共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蒹葭》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