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1.4《逍遥游》学案(2) 北京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4《逍遥游》学案(2) 北京版必修5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1.4《逍遥游》学案(2) 北京版必修5_第2页
2/2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 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学习时数 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 369 一前 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二.朗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1.4《逍遥游》学案(2) 北京版必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