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 3 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 1 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1)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3)园林的发展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处于生产目的出现的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是园林的萌芽状态。2 第二阶段(1)时代特征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① 人类的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② 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破坏尚处在比较局部的状态。2/22(3)园林的发展①发展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国家组织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促进大小城市和镇集的出现。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②园林的特点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a. 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b. 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c. 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d. 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③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a. 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等各种地形;水体包括河、湖、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b. 植物栽培起源于生产的目的如蔬、果、药材等,后随园艺科学的发达才有了专门供观赏的树木和花卉。C.建筑包括房屋、桥梁、道路、小品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它们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的游赏、居住、交通和供应的需求,同时还以其特殊形象而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或组成部分。3/22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