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的指南针 在当下中国社会,富二代或官二代几乎就是一个贬义词。但在现代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却少有这样的说法,相反,一个显赫的家族更有可能诞生不凡的人才。 美国肯尼迪家族的祖先来自爱尔兰,1840 年爱尔兰因土豆歉收而发生灾荒,大量饥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波士顿寻求生机,其中一位就是帕特里克·肯尼迪。他的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发迹于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在股票市场上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凭借敏锐的商业直觉,约瑟夫并购了两家与电影有关的小公司,而又在经济危机爆发前,他退出了电影业,从而幸运地保全了自己的财富。二战期间,受罗斯福总统任命,约瑟夫·肯尼迪前往伦敦任美国驻圣詹姆斯王室大使。可见肯尼迪家族的后代既是富二代,也是官二代。 约瑟夫·肯尼迪育有四子五女。单说这四个儿子吧,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牺牲于二战期间欧洲战场;次子约翰·肯尼迪在任美国总统期间遇刺身亡;三子罗伯特·肯尼迪于竞选总统期间遇刺身亡,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有幼子爱德华·肯尼迪活到年老,他在参议员岗位上尽责工作四十年之久,被誉为“美国雄狮”。临死之前留下一部回忆录,其实也是家族回忆录:《心的指南针》。 这个家族可谓历经磨难,除了各种意外事故频频降临之外,还有就是疾病的造访。爱德华本人晚年被诊断为脑瘤,但是比起当年两个孩子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这样的消息对他已算不得什么威胁了。1973 年,他年仅 12 岁的儿子小泰迪生了骨瘤,且恶性程度高,医生认为这样的病人极少能生存下来。小泰迪被迫接受截肢手术,自此失去一条腿。当时化疗技术刚刚发明,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小泰迪还经受了极其痛苦的化疗考验。爱德华甚至还学会了静脉注射,以便在家里亲自给儿子做化疗从而不影响上学。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小泰迪挺了过来,如今是一位商人和律师,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祸不单行,2002 年,女儿卡拉被诊断出患有“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肺癌。医生告诉家人,摆在她面前的是极小的生存概率。但与当年泰迪生病一样,全家人都拒绝接受这一论断。经多方求医,最终在接受了手术和大剂量的放化疗之后,卡拉同样挺了过来,后来也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在这类逆境中坚忍不拔的固执性格,爱德华认为首先源于父亲诸多教诲中的一条:永不言弃,决不被动接受命运。他相信,面对厄运,如果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少还有成功的机会;而消极悲观的心态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失败。 如此看来,在这个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