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2、探究文本特色。【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一、快速背诵练习 1.逐层练习背诵 ①相如拜为上卿 ②廉颇“宣言” ③相如“避匿” ④相如答舍人谏 ⑤廉颇“负荆” 2.贯穿背诵。二、选材及布局研究 1.有人说,第 2 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1)删去此段则第 1 段和第 3 段衔接得自然;(2)此句与第 4 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3.本文第 12 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1 4.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① a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② a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 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A 尝试背诵B 明人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他的理由是:“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秦将白起)十万众压邯郸(赵都),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信陵君窃符救赵》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2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2、探究文本特色。学习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习过程:本文在选材和布局上有怎样的特点。【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一、快速背诵练习。 1.逐层练习背诵。 ①相如拜为上卿(提示:“位在廉颇之右”为此层核心句。) ②廉颇“宣言”(提示:由两段话组成,前一段说原因,重在比功劳;后一段说行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