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课 杜甫诗三首学习重点1.记:背诵这三首诗,积累杜甫的名句。2.读: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3.写:运用对仗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4.练:把握诗歌中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第二年春天,杜甫买舟东下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作者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