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应为“八秩翁”2013 年 2 月 20 日《扬子晚报》B8 版刊有《诗书秋色里的交响乐章》一文,文中介绍的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这样写道:“我惊讶八十高龄的他还每日临池不辍。”可见书法家是位八十岁的老人。然而文章最后一段却这样写道:“当青春已成山歌,流光化为风景,八秋翁的银发,在秋天的夕阳下愈加灿烂。”显然文章误把“秋”字当作“秩”字用上了。查工具书可知,“秩”字有一个义项,是指十年的时间,“八秩翁”即八十岁老人。而“秋”也可表示时间,但它表示的是一年,“八秋”只能表示八年,汉语中没有“八秋翁”的说法。上述文章中的书法家应当是“八秩翁”。——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董寿岳(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称帝后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2)陶渊明(约 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靖节先生,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古诗十九首》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历来都受到极高的评价,它侧重抒情,以情融事;在结构上多按感情的起伏行文。在语言方面是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被后世誉之为“秀才说家常话”。在意境方面,既深厚又旷远。《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代表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推它为“五言之冠冕”,而钟嵘的《诗品》则称其为“一字千金”。它感情真挚,意象繁复,它所开创的很多传统和艺术手法深深影响着后世诗歌。1.注音(1)譬如 pì (2)呦呦 yōu(3)鼓瑟 sè (4)吹笙 shēn ɡ (5)子衿 jīn (6)可掇 duō(7)契阔 qì (8)阡陌 qiān(9)谈 yàn (10)三匝 zā(11)吐哺 bǔ (12)羁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