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教必修 5 第 8 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方法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提到“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 请学生把课前预习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说出来: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这不是一个好词,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 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请一位同学把你划出相关的内容说出来,并告诉大家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 “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齐读第三段)。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 从第八段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证法说明道理的。请大家先阅读 1-5 段,看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1 四.分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