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人教必修 5 第 8 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姓名朱光潜字孟实朝代1897 年 9 月 19 日 -1986 年 3 月 6 日籍贯安 徽 省 桐 城县生平简介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 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1986 年 3 月 6 日在北京病逝,终年 89 岁。主要作品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作品风格朱光潜不仅著述甚丰,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他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当他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趋进;他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二、文本知识背景资料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三、字词归纳1、字音辨认① 垂涎( ) ② 唾骂( ) ③ 氛围( )④ 潜能( ) ⑤ 锱铢( )⑥ 焚香( )⑦ 意蕴( ) ⑧ 携手( ) ⑨ 尺牍( )⑩ 付梓( ) ⑪ 烹饪( ) ⑫ 清沁( )2、近义词(1)蕴藉•蕴蓄辨析:“蕴藉”,形容(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形容词;“蕴蓄”是指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动词。例句: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 。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