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习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学习过程】一、课内知识精粹文学文化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 32 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积累平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其曲中( )规槁暴( )輮( )使之然也金就砺( )则利参省( )跂( )而望 舟楫( )蛟( )龙跬( )步骐骥( )( )驽马(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埃( )土2.重点文言词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 (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 (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7)吾尝跂而望矣 (8)假舟楫者 (9)而绝江河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故不积跬步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1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3.重点文言虚词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① 青,取之于蓝于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④ 吾尝跂而望矣⑤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⑥ 蟹六跪而二螯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⑧ 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⑨ 顺风而呼4.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