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香 蝶 自 来——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且最富情感的学科,更多地承载了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和 净化心灵的文化使命,能更好地提升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诉求。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呢? 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的主体——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有人说,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会是一种痛苦,当作事业会是一种幸福。也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可以让空间变小,让时间缩短,让黑暗变得光明,使寒冷变成温暖。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们多年来魂牵梦萦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教师,要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心理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真诚的沟通;要一视同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既要爱凤凰鸟,又要爱丑小鸭;在你赏识的目光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他回报你的便是对语文的兴趣,语文课上的专注、投入。因为,人最大的渴望就是被赏识,被肯定!肯定的反馈能在心灵上最大限度的释放一个人的成长潜能,而否定的反馈可能在精神上毁了一个人。 学生,只要你给一点阳光,回报你的却是花香满园。 二、要热爱语文,专业扎实,知识渊博。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要秉承“语以心承,传人生感悟;文以载道,授文化精华”的传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培养者,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语文,要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惯,吃透教材,研究大纲考纲。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感,都只有通过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具体体现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当这种人”。 语文教师既应是“杂家”,也要成为“专家”。 所谓“专家,就是语文教师要有“专攻”的目标,应本色当行。所谓“杂家”,就是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起码应知道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知道人类五百万年的发展史。因为教材选文包罗万象,没有渊博的知识,教学必然断了源头活水,也就难以胜任教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的真正能手、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