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受 戒[内容简介]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子因为家里兄弟多土地少,九岁时被舅舅带到寺里当和尚。在出家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从此老往她家里跑。明海(明子的学名、法名)会描画,这一技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画绣出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四年以后,明海就要做“将来能当方丈”的“沙弥尾”了,小英子要他不要当沙弥尾,也不要当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应下。最后小说结束于江南水乡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基础落实]1.给加点字注音① 荸荠(bí)(qi) ② 宝刹(chà)③ 劁(qiāo) ④ 偌(ruò)⑤ 钟磐(qìng) ⑥ 佛龛(kān)⑦ 箍桶(gū) ⑧ 趿拉(tā)⑨ 薅草(hāo) ⑩ 栅栏(zhà)⑪ 栀子(zhī) ⑫ 水蓼(liǎo)⑬ 账簿(bù)2.解释词语①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 , 合规矩 , 不马虎。 ② 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 , 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 , 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③ 戒牒:旧时寺院发给受戒后的和尚、尼姑的受戒证明书。[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老师沈从文的影响。1940 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 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 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 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 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1980 年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也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格清新秀逸。[背景扫描]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作者的家乡。小说中的菩提庵在汪曾祺的笔下不像参禅净土,修行圣堂,而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完全洗掉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死寂。小说中的虚实线索是少年明海的人生道路,他之所以进入这所寺庙,没有一丝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找一条生路。他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