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鸿 门 宴 [学生用书 P93]◎语林撷英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2.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个范增多。(陈洎)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诗海拾贝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下文做铺垫。次句委婉指出项羽缺乏胸襟宽广的大将气度。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第四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到“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学生用书 P94]◎作者档案内容详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人物颂歌一代英豪——项羽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4 岁起兵反秦,27 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 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地受后人景仰。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背景探寻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一面命其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中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