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围脖”,谈利弊 微博出现于 2006 年,现已突破其早期明显存在的局限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仍然是微博的一个主要用途,但它的发展迅速和现在所具有的一系列交际功能,已远比以前复杂得多。人们用微博平台分享和查找信息,但信息的长度仅限于 140—200 个字符。人们使用微博的形式大概有以下几种:发布当前的所思所想;寻求支持或建议;分享资源;与他人进行讨论、沟通。 微博——连同其他形式的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堪比当时的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永久地改变了信息分配和获取的方式,给大多数人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广泛获取此前无法获得的信息。一旦人们拥有了这种机会,他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这种对信息的强烈渴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现在,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一——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了解如今人们如何以及为何使用微博很重要。这能让我们对微博工具做进一步的开发和升级,使之成为大有可为的协作空间。 人们为何使用微博 微博介于博客和即时通讯之间,现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正式通讯与协作工具,它使人们能够实时发布信息。人们之所以使用微博,原因众多。我对微博的专业用途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人们最常说的理由包括以下几条: 1.在我的微博网络中,“脖友”间会分享有用的观点和资源,从而形成一种人力上的简易信息聚合关系——这就让我节省了时间,使我能够获取通过其他方式无法知晓的资源信息。 2.我可以从我“关注”的专家们那里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他们发表文章或出书后再去了解。 3.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可以利用“脖友”的集体智慧来寻求一系列不同的解决方案。 4.我用微博来取代搜索引擎——在微博里发出询问,几分钟之内我就会得到答案。 5.用这种方式与身处各地和海外的同事保持联系,既快捷又方便。 6.通过分享对其他人有价值的想法和资源,我可以为自己积攒人气。 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