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声声慢》(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声声慢》(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4
高中语文《声声慢》(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4
高中语文《声声慢》(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4
《声声慢》课题:《声声慢》(一) 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 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笔记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 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 众的女词人。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 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 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公元 1129 年 8 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 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3、名人评价: ① 明代·陈宏绪:古今才妇第一人,不虚也。 ②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③ 作家梁衡称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声声慢》(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