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之《从军行》《石头城》【学习目标】1、自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体会诗中悲凉慷慨的壮士情怀,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2、学会分析《石头城》的景中寓情、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和借对石头城萧条景象的描写,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学法指导】1、 自主赏析法 2、手法分析法 3、自主诵读法【课文助读】(一) 《从军行》1、走进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因做过江宁丞和龙标尉,故后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在流离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擅长绝句,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称。诗歌涉猎面广,除边塞诗外,还有宫怨诗(《长信秋词》);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闺情诗《闺怨》和《青楼曲》等。他的边塞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为七绝压卷(诗文书画中压倒其他作品的最佳之作)之作。2、作品背景《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的《从军行》共 7 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预习自测】(一)1、一、二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2、 第三四句的抒情方式和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课 前 【课文助读】(二) 《石头城》1、走进作者 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革新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晚年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刘禹锡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新鲜活泼,健康开朗,对后世影响很大。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之作,有《刘梦得文集》10 卷。2、作品背景《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全唐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朝廷已日趋衰败,内部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发对国运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两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预习自测】(二)1、“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却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情形? 2、结合背景概括诗歌主题。 3、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探究】《从军行》1、 第一、二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战斗环境? 课 堂 2、 怎样理解第三四句的直接抒情? 《石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