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 2《毛泽东词两首》参考资料沁园春·长沙 1 .文本全解 (1)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1911 年,时年 18 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这里长达 13 年之久的火热生活。 1913 年到 1918 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尔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小等校任教。读书的 5 年间,毛泽东勤奋批判地学习,刻苦顽强地锻炼,倡导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学习知识、改造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酷爱体育,风浴雨浴,徒步远行,体操拳术,无所不练。登山和游泳是他最喜爱的锻炼项目。第一师范所傍靠的湘江,江宽水深,是理想的游泳场所,毛泽东常常邀集众同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畅游,顶风踏浪,常年坚持, “直到隆冬,犹在江中”。词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是他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正因为他早年练就一身出色的游泳技术和强健的体魄,故到 70 岁以上高龄仍能“万里长江横渡”,豪情不减当年。与第一师范隔江相望风景秀美的岳麓山,也是他与同伴闲暇的好去处。他常和蔡和森等健步登上山巅,极目远眺,四面起伏的层峰绿浪,天际灿烂的夕辉朝霞,江上竞逐的百舸千帆,尽收眼底。有时还顶风冒雨,夜晚登山,借以锻炼身体和意志。在长沙的日子里,他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道,成为早期革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1917 年,主持一师校友会,与蔡和森等常一起谈古论今,切学磋艺,登山游水, 抒怀壮志。 1918 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当时毛泽东身五分文,却心忧天下。此后,他去北京又返长沙,主编《湘江评论》,主张“民众大联合”, “砸烂旧世界”,并于 1920 年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 年 7 月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回湘后组建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次年出席中共二大, 1923 年出席中共三大,直至 1923 年 4 月,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 年,革命形势日趋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五卅”工人运动和省港大罢工震惊中外,进一步唤醒工农大众;湖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第一次国共合作确立了统一战线,成立了国民革命政府,这些都预示着大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时年 1 月毛泽东参加了中共四大,同年 2 月即携夫人杨开慧及爱子毛岸英、毛岸青由上海回到湖南故居韶山。在韶山,他发动组织农民运动,筹建秘密农协,创办农民夜校,创建中国农村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