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认识准确生动的描写及联想的作用;了解时代背景及作家作品。2、 学习借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辨析比喻及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3、 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高妙的审美情趣,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二、基础知识梳理1、 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闰( )儿 琐屑( ) 踱( )步 弥( )望 霎( )时敛裾( ) 倩( )影 鹢( )首 酣( )眠 袅( )娜脉脉( ) 蓊蓊( )郁郁 峭楞楞( ) 参( )差( )惦( )记 幽僻( ) 媛( )女2、 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荷 曲 娜 脉 浅 挨3、 记下列形近字闰( )年 惦( )记 敛裾( ) 湿润( ) 掂( )量 盘踞( )姓闫( ) 踮( )脚 前倨( )后恭袅( )娜 媛( )女枭( ) 雄 潺湲( )茑( )树 瑗( )玉4、 词语释义点缀:斑驳:丰姿:袅娜:脉脉:羞涩:没精打采:蓊蓊郁郁:5、近义词辨析斑驳 稀疏[相同点:均有“错杂、疏朗”之意。不同点:“斑驳”,也作“班驳”,指的是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如: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1“稀疏”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不密集。如:稀疏的头发。均匀 和谐相同点:都有“相当,适当”之意。不同点:“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时间或空间间隙相等。如:分布均匀。 “和谐”是相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如:和谐社会。安宁 宁静相同点:二者在形容心情、环境等方面可通用。不同点:“安宁”多指秩序正常,也形容和睦,睡眠稳当安静,没有骚乱。如:嘈杂的声音,使人不得安宁。 “宁静”着重于“静”,安定清静,不嘈杂,多形容环境或心情。如: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6、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84),中国现代作家、民主战士、学者、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会成员。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2 年发表长诗《毁灭》。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三、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是什么?结合景物描写,请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情况。2、 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3、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