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素材鲁人版08版必修4

高中语文: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素材鲁人版08版必修4_第1页
1/2
高中语文: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素材鲁人版08版必修4_第2页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资料一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永遇乐》有平韵、仄韵两体,此调系仄韵,上、下片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韵脚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则层次自然清晰。此调句法大多为四字句,而以五字句或六字句结住一层,基本的节奏型是“××—××,××—××,××—××—×(×)”,整齐之中又有变化;另有两个三字句(有的书上将它们跟下句合并),须读出提示的语气。读这首词,作者忧愤深广,忠义之心如见,须保持豪壮的基调,特别是它的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乃全词主旨所在,要读出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 这首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 年),执政的韩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二 鉴赏要点 1词中用事 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历来的评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用事,是能否正确鉴赏辛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先说词的上片。应当看到,这不是用史家的方式评论历史人物,而是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词人既已来到当时的抗战前线,渴望自己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他对曾经在这个地方成就了大业的英雄怀着景仰的感情,是极为自然的事其中也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的意思。这样写,可谓蕴藉极深。其次,词中也有一条明显的叙事、抒情的线索:词人知道这个地方在三国孙权时代曾经出现过繁华的景象,想去探寻它的遗迹,然而没有见到,昔日的“舞榭歌台”已经荡然无存,这使他感慨万千;可是他看到了在“斜阳草树”掩映下的刘裕的故居,这时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当年刘裕誓师北伐的图景来,他为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形 象而激动不已。读到这里,一个胸怀恢复大计的爱国词人的形象不是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吗?毫无疑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素材鲁人版08版必修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