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 1-5 文言知识梳理(四)四、常见的文言句式Ⅰ、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①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 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 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Ⅱ、 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①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