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车间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制剂车间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正常有序生产,保障设施/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加工生产人员应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本司液剂、粉剂、粒剂等加工产品和作业场地。 3 职责 3.1 操作人员负责原辅料领/退,设备设施操作、投料/出料等作业。 3.2 操作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保养维修等作业。 3.3 操作场地内安全设备、环保设施的作业。 3.4 配合操作场地内其他检维修的作业。 4 依据 公司根据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操作人员编制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规程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订。引进新工艺或改变工艺条件时,要重新修订并按程序逐级审查批准,及时印发到岗位,并组织员工学习、掌握。严禁擅自改变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不得对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试验性操作。 5 方法与步骤 5.1 了解生产物料的基本理化性质;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核实后领取物料,轻拿轻放、有序放置;对包装不完好、没有质量管理部签发合格证的原辅料,不得领用。 5.2 根据生产操作规程,有序启动设施设备。 5.3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现场作业必须不少于2 人、相互间作好安全监护。 5.4 生产过程中有加热/降温等作业时,必须定时观察、记录温控效果和数据。 5.5 生产现场的安全设施要保证是正常有效的、放置地域应当开放、没有障碍物、便于取用。 5.6 生产现场确保换气通风、避开有毒有害气体/粉体的积存。 5.7 下班之前,物料应标识准确,及时办理退/入库手续;确实来不及退/入库的物料,必须有序摆放、标注清楚;有危害需给予特别标识、该标识应清楚醒目。 5.8 下班后,应停止所有设备的运行,并切断电源、关闭好门窗。 5.9 每天上班时首先打开门、窗、排气扇,检查现场物料和设备,都处于正常状态,再作新的生产准备。 5.10 加强装置(设备)维护检修安全管理,在维护检修作业现场,要隔离出安全作业区,设置围栏、警戒线、盖板、安全警示标志、夜间信号灯等。施工隔离区内凡与生产有关的工艺设备、阀门、管线等,均应有明显的严禁动用的警示标志。隔离有毒有害及可燃介质的工艺管线必须添加盲板。现场要保持疏散、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栓斜线区无物品堵塞。 5.11 在不停产状态下进行维护检修作业时,要有公司指令并根据公司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