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对数函数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对数的概念三维目标定向〖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恒等式及常用对数的概念,领会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从指数函数入手,引出对数的概念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得到对数的三条性质及对数恒等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数学的理性思维能力及用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体会对数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指、对数式的互化。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情境设疑引例 1:已知,如果,则 x = ?引例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调整的增长,假设 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6 年翻两番?分析:设经过 x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6 年翻两番,则有,即 1.08 x = 4。这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即指数式中,求 b 的问题。能否且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可以,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函数,他可以把 x 表示出来。二、核心内容整合1、对数:如果,那么数 x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其中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根 据 对 数 的 定 义 , 可 以 得 到 对 数 与 指 数 间 的 关 系 : 当 a > 0 且时 ,(符号功能)——熟练转化如:,4 2 = 16 2 = log 4 1612、常用对数:以 10 为底写成;自然对数:以 e 为底写成(e = 2.71828…)3、对数的性质:(1)在对数式中 N = a x > 0(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log a 1 = 0 , log a a = 1(1 的对数等于 0,底数的对数等于 1);(3)如果把中 b 的写成,则有(对数恒等式)。三、例题分析示例例 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5 4 = 625; (2); (3);(4); (5)lg0.01 = – 2; (6)ln10 = 2.303。例 2、求下列各式中 x 的值:(1); (2)log x 8 = 6;(3)lg100 = x; (4)– ln e 2 = x。补充例题:求值(1);(2)。四、学习水平反馈:P64,练习 1,2,3,4。补充练习:求下列各式中的值。,。五、三维体系构建1、对数的相关概念,常用对数,自然对数;2、对数与指数的互换;3、对数的基本性质;4、求值(已知对数、底数、真数其中两个,会求第三个)。六、课后作业:P74,习题 2.2,A 组 1、2。教学反思:2第二课时 对数的运算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