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4《古代的经济政策》

1.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1/7
1.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2/7
1.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3/7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① 所有。 2.奴隶社会:② 制——井田制。(1)含义: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瓦解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3.封建社会:③ 制(1)形成:A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分类: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A 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作为征收赋税、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B 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的现象。C 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3)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A 北魏至隋唐的④ :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B 明朝实行⑤ ,即丈量田亩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二、“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① (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3.演变:(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② “重农抑商”政策。(2)西汉汉武帝③ “重农抑商”政策。(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4.评价: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4《古代的经济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