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4.右图是漫画《摘棉花》。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5.下列是对 20 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经济成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 年19.1%1,5%0.7%6.9%71.8%1956 年32.2%53.49%7.3%07.1%A.1952 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 l956 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6.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 1955 年夏到 1956 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 食 产 量 ( 亿斤)棉 花 产 量 ( 万担)钢 铁 产 量 ( 万吨)1955 年夏(第一方案)4600430011001956 年初(第二方案)6400700015001956 年夏(第三方案)50004800105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7. 央视 3 套热播的《歌声飘过 30 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8.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