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讲 数学归纳法★知识梳理★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归纳奠基(或递推基础),第二步是归纳递推(或归纳假设),两步缺一不可2.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其中包括恒等式、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整除性问题、几何问题等 ★重难点突破★重点:领会两个步骤的作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难点: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命题,完成从 k 到 k+1 的递推重难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1.没有运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问题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错证:(1)当 n=1 时,左=右=1,等式成立(2)假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那么当 n=k+1 时,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点拨:错误原因在于只有数学归纳法的形式,没有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即在归纳递推中没有运用归纳假设2.归纳起点未必是 1 问题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 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点拔:本题的归纳起点3.“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问题 3: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点拨:本题有多种求法,“归纳——猜想——证明”是其中之一解析:猜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 n=1 时,,猜想成立(2)假设当 n=k 时猜想成立,则当 n=k+1 时猜想也成立综合(1)(2),对猜想都成立★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 1 数学归纳法题型: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认识[例 1 ] 已知 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 n=k(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A.n=k+1 时命题成立 B. n=k+2 时命题成立 C. n=2k+2 时命题成立 D. n=2(k+2)时命题成立[解析] 因 n 是正偶数,故只需证等式对所有偶数都成立,因 k 的下一个偶数是 k+2,故选 B【名师指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观察几个方面:(1)n 的范围以及递推的起点(2)观察首末两项的次数(或其它),确定 n=k 时命题的形式(3)从和的差异,寻找由 k 到 k+1 递推中,左边要加(乘)上的式子【新题导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 n=1 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 )A. 1 B. C. D. [解析] n=1 时,左边的最高次数为 1,即最后一项为,左边是,故选 B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 k 推导到 k+1 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解析]求即可当 n=k 时,左边,n=k+1 时,左边,故左边增加的式子是,即考点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题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