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附板书 注: 为什么扔纸团? 在出示附板书时, 为什么同意进? 不标序号,顺序可以 为什么听吩咐? 是乱的。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根据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 1—5 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 一、二个问题。 (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沟通。 (2)汇报沟通: ① 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纳“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② 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即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 1—5 自然段。 板书:扔纸团 放他进 2.自由读 6—11 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 三、 四、五个问题。 (1)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2)按小组在班上沟通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① 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