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一 中 国 古 代 政 治 文 明 的 演 进●重点关注:(1 )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沿边的趋势与沿边所呈现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2 )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沿边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3 )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及其必然与历史影响(4 )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及经验教训(5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建设(6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征的历史评价●热点问题关注:(1 )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2 )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构建民族和谐关系,实现民族和睦。(3 )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民心工程的作用及缺点,今天与古代有着本质的不同。(4 )古代法制建设对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的作用。(5 )秦汉、隋唐、宋几次大规模制度创新各围绕解决什么社会主要矛盾展开,解决的方式、程度,留下什么遗憾,给后人什么启示。(6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古代监察制度的缺失。●知识整合:(一)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 、主要含义: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 、三个发展阶段:(1 )西周时期萌芽; (2 )秦汉至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完善时期;(3 )宋元至明清丞相权力逐步削减直至取消,皇帝集政、军、财政于一身时期。3 、具体内容(演变过程):(1 )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 )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 )巩固——西汉: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4 )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调整...